close


 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,APP應用充斥著命名工作、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如果說廣告是帶著枷鎖的舞蹈,那麼互聯網+時代的APP是產品功能和品牌識別的一場博弈。

  如何在簡短的幾個字內表達APP功能屬性,如何形成差異化的品牌特性具備市場競爭力,如何讓目標消費群體識別品牌?

  以功能命名——
改名
  這也是很多APP所命名的主要形式。在命名中突出APP的主要功能或涵蓋行業屬性關鍵詞,易於被搜索,便於識別。比如“微軟識花”直接點明這是微軟旗下的識別花草的APP,而同類APP“形色”、“花伴侶”、“發現•識花”等都不及其簡單直接。“形色”同樣可以適用於拍照軟件,屬性不明確,識別度不高,“花伴侶”容易產生養花幫手的誤解,“發現•識花”將富有意境的發現與通俗的識花,稍許的貌合神離。類似簡單直接表述功能的還有“有道詞典”、“今日頭條”、“黃油相機”、“開心消消樂”、“高德地圖”、“叮當快藥”等等。

  相對於簡單直接,有些APP命名則將功能與聯想引導相結合,達到品牌聯想與功能表述為一體的命名藝術。比如“keep”、“開眼”、“餓了嗎”和“閑魚”公司命名:“keep”作為一個移動健身APP,即通過讓大眾聯想保持(keep)好身材傳遞其健身指導功能;而“開眼”作為推送視頻類的APP,巧妙表達了“每日視頻,讓你大開眼界”的核心理念和聯想引導;“餓了嗎”則通過一個通俗的疑問句,表達了餓了就點外賣的功能屬性;“閑魚”則諧音“鹹魚”,通過“鹹魚翻身”的聯想,表明這是二手物品交易平台,讓閑置物品再次發揮作用之意。

  以圈群命名——

  有的APP旨在打造一種圈群社區或社交平台,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比如“小紅書”,從它最初的功能定位“出國購物指南”出發,結合諸多化妝品品牌系列產品命名,如小棕瓶、小黑瓶等,為自己的產品平台命名為“小紅書”,聚集了一群想要購買國外品質產品的消費群體。而如“正和島”命名源於正和博弈(亦叫合作博弈),指博弈雙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,寓意通過構建人脈與網絡社交讓各個會員都收益,而島則寓意平台,有一定的門檻與壁壘,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、具有價值的平台,形成一個人脈與網絡社交平台。

  而有的APP直面細分市場,打造專門針對這一圈群的APP。比如“小恩愛”直面情侶人群,打造情侶專屬社交APP,以及面對體育愛好者的賽事直播APP“直播吧”。“嬰兒命名懂球帝”則面向更為細分的足球球迷打造專屬APP,提供全球各大聯賽相關內容和交流平台。

  以意境命名——

  有的APP命名,不滿足於簡單描述功能層面,而從APP核心功能出發,聯想擴散,打造出富有意境的APP命名。這類命名,主要給予大眾一種美好的場景式聯想,通過影響目標消費群體情感,加強目標消費者與APP的聯系。比如“夜聽”營造了一個深夜靜靜聆聽,能夠撫慰心靈的意境,傳遞作為有聲朗讀APP的主要功能趨向,而作為一個女性專用APP“那些日子”則不僅能引發回憶與想像,更隱晦地表達了作為女性專用APP屬性,給人以貼心相伴的溫馨感受。

  有的意境式APP則充分利用大眾對某一領域的認知,不僅能夠表達意境之美,又讓目標消費者輕易識別。比如“西窗燭”作為一個品味中國詩詞之美的APP,通過西窗與燭,這一在中國古典詩詞中經常出現的元素營造了新生兒命名一種“燃燭品詩於西窗下”的意境之美,同樣“墨客”則從人們認知中的“文人墨客”中提煉,傳遞了這是一個給每一位好讀詩的人的APP屬性。這類APP還有“一言”、“色影”、“雨時”等。

  品牌命名——

  隨著手機應用的普及,APP開發也成為了企業及品牌發展的一個重要渠道。它是已有品牌的延伸,在已有的品牌認知度加上相關屬性形成APP的名稱,比如旗下的“網盤”、“地圖”、“外賣”、“貼吧”等等。而有的延伸,則取意於現有品牌關鍵詞,再進行延伸。比如“米家”,作為小米旗下智能生活方式APP,它即具備了源自母品牌“小米”的米,又突出了家庭智能生活APP屬性。而當下大熱的共享單車品牌,品牌名稱即APP名稱,APP也是共享單車應用的基礎。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命名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ouqlsj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